今年以来,面对市场形势严峻挑战,洗选发运中心(车辆管理)聚焦降本提效核心,以修旧利废为抓手,以浪费点排查为突破口,通过制度护航、全员发力,走出了一条 “修旧复新、精打细算”的增效之路,让每一分成本都花在刀刃上,每一份资源都释放最大价值。
制度筑基,织密“浪费点”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要通过不断干预和行为养成,消除材料浪费和无效低效活动。”
洒水车班组采取“每台车每天每次”工作写实记录,即时如实记录工作量,车辆油耗得以真实体现,减少无效工作油耗浪费。20吨排矸组围绕柴油车用尿素溶液如何节控,查资料、找问题,寻求最佳加注量,克服因行驶路况频繁起停、重载或高速行驶会增加尿素消耗;发动机高负荷运转时,产生的氮氧化物增多,尿素用量也会相应增加;驾驶员驾驶时急加速、急刹车等不良驾驶习惯可能导致尿素消耗增加等问题。解控措施在班组推广,减少尿素消耗浪费,让“成本账”变成每个人的“责任账”。
修旧利废,激活“沉睡价值”
“一台看似报废的液压泵,拆检后换个密封圈就能重新上岗,省下的不仅是采购费,更是对资源的敬畏。”围绕车辆维修落实修旧利废,从“可修部件筛选、规范修复流程、修复件复用管理”三个核心环节发力,对退役设备、废旧零件进行分类拆解,精准筛选,锁定可修复的“沉睡部件”。
坚持“能用旧的不领新的、能修复的绝不废弃”的车辆材料领用原则,着力抓好修车材料现场管理、跟踪管理,建立修旧利废材料回收台账,对废旧材料、配件及小零件实施专项回收,进行修复再利用,扩大自主修复范围,确保可修复的物资不被报废,可自行修复的不外购。对超额领用和浪费的班组及个人(单车)进行月度排名,排名末位的班组、个人在月度会上进行说明,实施逆向考核。
精查细改,靶向破解“浪费顽疾”
“浪费点就像‘蚁穴’,不及时堵住,终将溃堤。”该单位负责人赵海岭在降本增效专题会上强调。
围绕20吨排矸车辆、装载机及上路车辆燃油高耗浪费顽疾,围绕“装车效率、能耗控制、运维成本、路线优化”四大核心场景精准施策。煤场聚焦装车过程中的时间、设备空置浪费,通过流程优化提升效率,消除“等待+低效”浪费;上路运输时规避施工路段、拥堵路段,消除“能耗+空驶”浪费,每月分析车辆实际行驶轨迹,确保实际路线与规划路线偏差≤3公里。同时通过多维度引导,让“精打细算”融入日常工作,员工从 “要我节约”转变为“我要节约”,生产流程从“粗放运行”升级为“精细管理”,资源利用从“一次性消耗”转向“循环复用”。
下一步,通过持续深耕“修旧利废”与“浪费点排查”,让每一件旧物焕发新生,让每一分成本创造价值,不断挖潜创效,在精打细算中筑牢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