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矿坚持科技兴安、创新强企,持续培育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激励促动三大动能,不断深化职工创新创效活动,提供创新互动平台,助推职工拓维创新,形成“人人想创新、时时想创新”的浓厚氛围,实现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提升”。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
为进一步健全创新创效机制,使职工创新实现“能用”“好用”“实用”目标,我矿按照“聚焦一线、分层组织、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构架“创新理念、创新平台、创新机制,锻造创效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一品牌”全员创新运行模式,创新“两员一库”项目管理指导机制、“三级评价”项目培育推优机制、“四重奖励”项目激励保障机制,为职工创新创效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
以大国工匠为引领,构建“1336”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运行、考核管理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集群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创新“三点四路双激”人才培养机制,编织“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竞赛网络,为全员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以劳模(技能大师)为核心,以党员带头创新为基础,激发科技人才创造积极性,唤醒全员创新的“基因”,激活全员创新的“细胞”,点燃职工心中的创新火花。
“我队本着激发全体职工争做创新创效的先行者,解决原煤生产过程中重点难题的目的,结合矿相关要求,制定了我们自己的全员创新激励机制,并对提出安全生产‘金点子’和参与自主创新的职工及时奖励,极大鼓舞了职工参与创新的热情和动力。”生产准备工区车间工会主席张立新说。
创新的种子要发芽,人才的培养不可或缺。
随着矿井以更大力度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大批符合发展需求、掌握新装备、新工艺应用技术的技能人才不可或缺。为此,我矿全面分析职工学历、工龄、流失变化,掌握人才结构特征,梳理人才培养优势及制约人才发展障碍,系统分析研判,逐一制定解决方案。
聚焦管理、技术、技能人员性质特点,突出矿井重点工种、区队自选项目、班组实际需要,搭建起育、选、评、用、树、惠“六位一体”职工建功立业“金舞台”。按照重点工种计划比、日常培训经常比、管理技术技能分层比,深入开展“全员竞赛·群星闪耀”活动,全年开展和举办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比武178场4632人次。矿井同时拥有三名“大国工匠”,被全国能源地质会授予“特别贡献奖”。
围绕什么是创新创效、怎样创新创效、如何实现创新创效,召开活动宣贯会、现场推进会、成果发布会、推广评价会20余次,营造开放、包容、共享的良好环境。广泛开展“五小”、实名操作法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征集创新创效成果182项。掘进二区成立先锋联盟,用活“微活实深细”五字方针;选煤中心设立“探索创新、我当先锋”创客车间,汇编成果推广经验103个;生产服务中心实施“创客451·事我成”模式,打造成果一条街,奏响“聚焦创新、全员创效”最强音。
创新成果只有转化应用,才能实现价值,创新成果转化也是技术革新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
自主设计的胶轮车原地调头装置、实训智能培训考核系统、皮带保护试验成套装置……一项项创新成果是矿井主动顺时应势、强化创新能力的生动写照。这些“土生土长”的创新成果,不同程度地解决了矿井安全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有的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确保了正规循环;有的增加了安全系数、提高了生产效率;有的改善了现场条件、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有的实现了修旧利废、节支降耗。
以工匠、劳模等为榜样,不断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创新成为大家挂在嘴边、记在心里的大事,真正让职工切身感受到通过创新创效带来的获得感、成就感,切实以创新驱动助推矿井高质量发展。每年,矿都推出专项资金对人才进行精准表彰奖励,奖出人才、奖出担当、奖出干劲。2022年,个人最高获奖10.3万元。截至目前,共有60余项成果实现跨部门转化推广应用,确保了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程度把创新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工作一线,达到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