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揭秘!矿井掘进专业“超级大脑”→

作者: 岳蒙 于庆伦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07日   来源: 兴隆庄煤矿

他们没有固定的掘进迎头,承担着矿井普掘生产、防冲作业、单轨吊施工、溜煤眼施工、巷道修复和应急生产六大主业。他们被称为“采掘特战先锋”,在创新创效、小改小革工作中成绩同样亮眼。


作为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掘进系列的“超级大脑”,车岩松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站采掘排头、铸特战堡垒、做先锋利刃”为目标,打造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新的综合化井下采掘“特种”专业队伍。





强化基础

让生产难题“漏”出来

车岩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2月,共有核心成员11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以上4人、技师2人、高级工4人,平均年龄38岁,由兴隆庄煤矿掘进二区区队技术人员及班组骨干构成。


图片


“与其称呼我们为‘采掘特战先锋’,不如叫我们‘井下的110’,防冲作业、打煤仓、打锚杆、铺底、喷浆……总之井下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在哪里出现。”车岩松介绍。


工作室依托“先锋创客联盟空间”,结合工区生产实际,不断发挥技术人员和安全自主管理班组优势。他们以现场攻关、解决难题为出发点,以实训教学、交流互动、成果共享为着力点,完善优化任务职责、学习制度和创新规划,持续开展全员“创新创效”活动,根据井下实际生产运用,在施工工艺流程、工器具使用等方面持续改进提升,不断改善作业环境,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作为兖矿能源为数不多的掘进专业工作室,2023年8月被山东能源集团命名为“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工作任务艰巨,不主动创新就会费时费力费劲。我们所有的创新成果都不是纸上谈兵,点子都来源于生产实际,应用于生产实际。”车岩松说。


如何挖掘“超级大脑”的创新潜能?该矿通过给资源、给资金、给基地等方式,打造“美好兴隆众创空间”,将矿井各专业创新工作室集群化,迸发全员创新潜能。同时,建立完善创新创效和小改小革运行和奖励机制,让创新人才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汇聚人才
让创新队伍“壮”起来

车岩松为何能成为工作室的领衔人?“能干,爱钻研,脑子活”,是上级与工友们对他的评价。但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依靠团队的智慧才是无穷的。

图片


工作室科学制定人才学习培养计划,坚持“一年成长,两年成才,三年独当一面”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为职工“素质提升、本领提高”搭梯建台,通过劳模工匠“师带徒”、技术骨干“一带一”“一带二”等多种帮带模式,分层次、分类别制订培训方案,因人施教、集中讲解,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干了34年掘进,今年10月份就退休了,拿着兖矿能源二级技能大师30万的年薪,不多为矿井培养点青年人才,实在说不过去。”车岩松说。


工作室每月定期开展技术成果交流和技能理论探讨,针对工区实际及时调整成员配置,在确保成员覆盖工区各个专业的同时,积极吸纳新入职优秀大学生加入到队伍中来,提高工作室创新技术力量。同时,以“全员竞赛·群星闪耀”活动为抓手,积极搭建技术切磋交流平台,优化整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让工作室成为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和“孵化站”。


近年来,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类技术比武活动,在钻屑法实操比赛中获得兖矿能源第一名的好成绩,成员闫庆猛荣获山东能源“双百优”班组长和2023年度劳动模范,徒弟王立冬和任强也先后获得山东能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整个创新队伍呈现出向好发展态势。


“现在的劳模能干不是重点,能创新才是王道。”闫庆猛说,“比如在3301运顺皮带头全断面200米铺底施工时,要不是‘混凝土气动振平器’的帮忙,绝不会提前5天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这项成果也获得了山东能源和兖矿能源小改小革二等奖。”

技术攻关
让创新成果“涌”出来

走进车岩松劳模创新工作室,只见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牌和荣誉。旁边,各项创新成果整齐排列,专用工具、配套设施等映入眼帘。


图片


多年来,工作室立足井下现场实际,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革新改造。鉴于团队面临任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抓安全、促生产成为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发挥工作室每名成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加大创新力度和技术攻关,解决生产中“卡脖子”等难题。


“成果研究出来不是目的,能真正解决生产难题,应用于现场,并且推广出去,那才是目的。”该矿掘进二区党支部书记罗伟表示,“我们会定期到井下现场进行创新成果的应用试验,现场发现问题成员们集思广益、探讨交流,直到推敲出最佳方案,更好地推动创新成果在生产中转化应用。”


今年2月,针对工区在非商混铺底作业时,沙子和水泥搅拌不均匀,且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这一问题,车岩松创新工作室主动请缨,经过前后10余次反复试验,设计研发出移动式水泥沙搅拌器,采用风动驱动系统,带动螺旋杆转动使水泥沙充分搅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此装备灵活小巧,使用方便,现已成为各区队宠爱的“铺底神器”。


图片

图片


气动履带登高平台车、立井煤仓可视化检查装置、卸压孔煤粉收集器、高分子材料简易喷涂泵、风钻进风系统改造……一项项创新成果和工器具改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背后是工作室成员集中智慧、合力攻关的结果。他们以“全员创新·岗位增效”为驱动,倡导“人人是创客、全员都创效”理念,立足解决生产现场难题,全面激活职工创新创效活力,汇聚激励创新、全员创效、岗位增效、人人增值的新动能。


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创新创效项目59个,共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6项,已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60余万元,明显改善了职工井下作业环境,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带动安全、质量双提升,为建设智慧矿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权属企业

政府机构

常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