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强,不是强,再强也是一只羊。团队强,才是强,团结起来就是狼!”
在兴隆庄煤矿综采一区就有这样一支爱啃最硬骨头、敢接最烫山芋的班组,他们深刻领会“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才是乘法效应”这个道理,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头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填补了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空白,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科技创新与团队攻关作用,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山东省金牌班组”荣誉称号,被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国工业报社评定为“新时代特色品牌班组”,团队中也涌现出了“全国十佳班组长”、“全国‘五四’青年劳动奖章”、“全省金牌班组长”等一大批知识型、创新型人才,被周围人称之为“战狼班组”。
以梦为马,誓做素质过硬的“先锋队”
随着煤矿设备更迭日新月异,各类先进技术和矿用设备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集团公司提出“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战略后,矿井对高知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这个以2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本专科学历职工,2名技能大师,4名高级技师,15名高级技工等青年高学历人才为主要成员的“大学生团队”也便应运而生。
“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像狼群一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样才能对得起矿上对我们的栽培,对得起老一辈的付出,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采矿专业本科毕业的班长袁洪格声音洪亮地说到。
为了弥补检修工作不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生产的短板,该班组进一步改进班中人员组织和节奏控制,利用检修时间充分对设备进行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构造、学原理,更主要是学应用、学变通;利用生产时间,熟悉采煤工艺流程,熟悉各个设备动态性能。在岗位技术工种中持续推行“一专多能、一岗多能”和“竞争上岗”机制,对工作面18个岗点明确岗位需求和分配制度,定期对技术工种进行技术等级鉴定、升级,加大奖励力度。积极参与“群星闪耀”技能比武活动,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和“学练树”活动开展,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区队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选拔出劳模工匠、技术“大拿”等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岗位人才。
班组中,张学砚荣获全国煤炭行业劳动模范、省劳模,经他带出的徒弟多达61人,其中25人已取得高级资格证书,现都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生产技术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张会宗是该班电工组组长,曾荣获原兖矿集团综采维修技术能手。在他们的引领下,该班不断涌现出大批的优秀技能人才,仅一年时间,就有24人取得高级工、6人取得中级工,另有1人入选集团人才库,1人上报优秀技术人才,4人推报为优秀技能人才,人才优势和技能优势被进一步放大。
不负韶华,勇做成绩突出的“尖刀队”
“狼如果不行动,不奔跑,就只会饿死。人如果没有行动,即使再简单的事情也做不成。”
每一份恰到好处的保障都离不开一系列有效的机制措施。“战狼班组”创新实施“4+3”工作新模式,凭借知识型、创新型、技术型团队的优势,坚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大学生到生产班组才能更体现出价值;坚持“知识只有和实践结合才更有力量”,把一线岗位作为技术创新的舞台;坚持“科技保安、智慧增安”,让科技创新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坚持“青年就要当先锋、作表率”,在“学”、“做”结合中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发挥安全自主管理优势,坚持班组自主学习、自主培训,保障班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注重现场自主管理、风险自我管控,确保安全形势稳步推进;注重自主考核、自主分配,放大班组合力、激发内在潜力。
每一次迎刃而解的难题都离不开班组成员的团结一心。几年前的一次夜班,煤机忽然发生故障,开机后,控制牵引接触器的微断跳闸变频器送不上电,煤机不牵引。而这台采煤机是刚投入使用的新设备,机盖没有打开过,出于慎重考虑,正在休班的电工组长张会宗带队到现场处理。下井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盖板打开,通过图纸测量、仔细检查,最后发现与接触器线圈并联的压敏电阻损坏,导致微断开关跳闸,使变频器送不上电,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将压敏电阻拆下,成功送电恢复生产。
在高度机械化的工作面,知识的力量更加日益凸显,为使技术含量最高的采煤机更好地适应工作面的需求,该班组根据现场使用的情况,对采煤机冷却喷雾系统进行改造,同时承担起对MG650/1480—WD型电牵引采煤机的冷却水、液压系统油质过滤的改造工作,努力提高生产设备的运转效率和安全系数,使得用工模式由过去发掘劳动者潜能变为深度挖掘知识的力量,将高知识人才队伍优势充分转化为现场生产力,仅半年时间,便将原煤生产量累计提高至190多万吨。
不忘初心,善做敢打必胜的“战斗队”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曾说,“我就想做“如狼似虎”的人。练就锋利的牙齿,快速奔跑的能力,十足的耐性,出众的策略,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以及几分勇敢和凶猛,真正‘与狼共舞’”。而讲效率、顾全局的“战狼班组”便是这样一支善打现场抢修“突破战”、技术革新“攻坚战”、安全生产“持久战”的“铁军”队伍。
一次早班,区队值班室里的监控画面显示皮带急停不能生产了,值班人员赶忙联系了还在休假中的班长,“集运巷横拐转机出现了故障,电机空转怀疑是键坏了。”“好,我现在就赶回区队!”匆匆赶来的班长袁洪格赶紧召开班组会议组织三机骨干,由副班长带队下井参加抢修事故。到了现场以后,发现电机键完好,而是对轮的内花键已全部磨平,减速箱的外花键也磨损严重,通过联系矿上,得知目前只有对轮备用配件,领取新减速箱得到公司现提。为了不影响矿井的提升和区队产量,他们现场决定先更换对轮应急生产,等有了新的减速箱再进行更换。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人员自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现场继续对设备进打磨除锈等辅助工作。为了减少运输环节,一部分人把铁路运输改为两人一轮把对轮抬到更换地点,最大限度节省运输时间。大家齐心协力,葫芦起吊,对节,紧固,顺利完成了对轮更换和电机恢复任务。试机成功,他们按照时间节点进行了生产。一个圆班运转正常,生产正常。第二天他们又对减速箱进行了更换,消除了设备隐患。
“检修是攻坚克难的堡垒,生产是披荆斩棘的利剑。”
仅2021年,该班组检修工作量化结果同比以往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全年共更换千斤顶130余个,立柱60余课,检修支架700余组,还完成了对采煤机供电系统和洒水喷雾系统的两次改造。工作面接续期间,检修班也承担起生产重任,顺利完成每日产量目标。在职业技能鉴定中12人取得高级资格,2人取得技师资格,同比去年增长了35%,为生产班输送优秀支架工、电工、三机工14人。《自动排水控制系统》等四项成果在集团双创现场会展示展演,并被收录到集团《“匠心筑梦”第三、四批劳模创新工作室成果录》。持续优化采煤工艺流程,深化细化《“粗、细、精”三步放煤操作法及措施》,改造使用放煤标识牌第3代,工作面平均回收率维持在92%以上,最高达98.4%。获得《组合式可回收卷带装置》、《半圆固体球坡度规》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各成果在现场已被广泛应用,累计为矿创效920万元。
在茫茫的万里煤海中,在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队伍里,“战狼班组”虽然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是他们就是靠着像狼群一般不服输的拼劲“以萤烛之火敢与日月争辉”,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通途上,奋进着,证明着,那就是这个班组每个人的初心“要做就做搏击乌金煤海的战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