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系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井上集控室人员在调试系统,熟悉操作流程,井下人员主要负责设备的巡视和维护。智能化原煤运输系统基本实现井下岗位无人值守,井上远程集控开车。”皮带工区区长姚辉国说。
自2021年6月份以来,皮带工区对井下原煤运输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了井下原煤运输、洗煤、运矸的地面集控室一键启停,井下岗位无人值守,井上远程集控开车,真正达到减人提效。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尹连刚攻关团队300多天的辛苦付出。
自我加压:把担子“挑”起来
2021年6月,皮带工区按照矿党政总体部署,主要对东上仓、东平一、东平二、一采三号、西上仓、十采一横、进行无人化开机、地面远程集中控制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地面远程控制高防开关、馈电开关、照明综保、检测分析其状态及分合闸情况。检测电动机、减速机、滚筒轴承震动,掌握其运行状态。地面摄像仪器监控现场运行状态。
“你们技术过硬,下一步能不能考虑对井下皮带运输系统智能化改造,实现岗位无人值守。对此,你们有没有信心?”
去年6月的一天,区长姚辉国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攻关团队,召开动员会,对8名技术骨干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
智能化改造团队成员是皮带工区维修组里精英中的佼佼者。在这个团队里,既有济宁市产业急需中青年技师尹连刚,又有能源集团第一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成,其他成员均是是矿井维修电工技术队伍的拔尖人才。
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几名技术骨干毅然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经过反复地跑现场、讨论、研究,他们联系技术服务人员在获取智能化改造整体架构后,最终决定先从—270三条皮带机头入手,逐步向偏远区域延伸。接下来的1个月里,他们白天跑现场,晚上设计图纸、修改方案,有时,为选择合适的摄像头安装位置,为了现场标准化提升,采用的什么型号的多芯线,一个地点要来回跑好几趟,反复测量讨论,才拍板确认。在现场硬件施工过程中,他们明确分工,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把关。布线、调试、安装,每一个细节都亲自确认,用他们的话说:“ 都快成活地图了,皮带巷内的角角落落、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已了然于胸。”
夹缝中生存:把时间给“挤”出来
“一听到电话铃响,心里就发毛……”
“干着正顺手,突然要开机,后面的既定目标就‘黄’了。”
智能化改造初期,攻关小组没想到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现场时间不足,随时随地开机生产让他们措手不及。
咋办?!
矿井生产任务绝不能影响,智能化改造进度必须跟上。前期设计的进度表不能适应现场要求。实施过程中现场空气湿度大、噪音大等因素没有考虑完全。停机时间利用不充分。10条共长达万米的改造战线分散且不固定,给智能化改造造成困难。
咱改!
进度表首先符合生产任务需求,动态随着生产变化。任务量,咱变,哪里停机去哪里。分工,再细化,责任人压实,进度和工作量动态掌控,目标必须压到底。
就这样,在区队负责人的帮助协调下,攻关团队按照矿生产任务,灵活掌控停机时间,做好人员分配和工作进度表,分配到人,一人负责一个地点抓落实。由于生产任务紧,不开机,就进行登高作业、皮带里侧和上方作业。在开机的时候就做智能化改造准备工作、质量标准化和PLC调试工作。通过合理有效地搭配,智能化进度明显加快。
自我突破:把难点“抠”出来
“厂家技术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在改造过程中经常碰到技术难题,我们就‘报团取暖’,一项一项全部拿下!”智能化改造小组长尹连刚介绍说。
“有难题不要怕,就由(王成)创新工作室组织一起探讨。”区长姚辉国倾力给予支持。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智能化成果,王成工作室依托自制皮带机模拟装置、PLC编程实验模型等资源和设备,模拟,真实模拟井下皮带运行环境和各种故障发生情况,对摄像仪器监控检测提出意见建议。
攻关团队在一次工作中发现集控室电脑、显示屏等电源没有防过电压保护装置,容易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影响到地面集控指令及相关数据的采集。他们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创新出皮带集控室电源过电压保护装置,使地面集中控制室免遭电路损坏而使控制设备过电压烧毁。此创新设计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尹连刚带领团队在井下现场电气开关改造中,发现煤流系统使用的变频器经常出现运行故障,更换新的器件后,在高压试机时有时会二次损坏,不仅费工费时,还影响煤流系统安全运行。他们积极和厂家联系,分析研究设备原理,仅用了1周时间,就设计了出一套变频器故障检修方法,不但提高了设备开机率及运输安全系数,还降低了劳动强度。
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厂家技术服务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技术服务,严重影响到工作进度。
人来不了,工作不能停。多年皮带运输系统电气维修工作,锻造了智能化改造团队好学习、肯钻研、勤创新的优秀品格。他们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设备改进、“五小” 科技创新等活动开展活动。
他们邀请技术专家发挥网络优势远程指导学习。面对系统不稳定,特别是在新旧设备切换等多项技术难题。让作为尹连刚伤透了脑筋,为确保改造质量、工期,面对这些问题尹连刚沉着应对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积极与项目部生产经理、有经验的机长共同研究、不断总结升级改造技术参数。在今年4月份矿大检修期间,组织团队架起远程网,模拟地面集控系统和井下设备的链接,数据、程序不间断,人员歇人不歇“马”,连续两天两夜靠在集控室,累了就趴在集控室休息一会,另一个人顶上,直至把所有的控制程序全部导入并完成全方面检测监控。
劳动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翻开智能化升级改造期间那一页页用汗水与热情描绘的拼搏奉献的画卷,点点滴滴折射出攻关团队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团队协作精神。那无数个心系工作、辗转难眠的夜,那倾注着所有心血、精益求精的智能化设备,就是皮带工区攻关团队对使命的郑重承诺和对担当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