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我矿车岩松劳模创新工作室
被山东能源命名为
“2023年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故事
“6644”自主管理模式,助力工区成功打造成兖矿能源集团首家“典型示范自主管理区队”,实现了区队、班组两级自主管理常态化运行,锻造出安全自主管理的示范新标杆……
“创新工作室的成立,对我的工作影响很大。我们不断用创新的理念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可以说,每一次工艺指标的提升,每一次设备的优化改进,都是围绕着创新理念完成的。现在,创新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件具体的工作中……”车岩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车岩松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20年12月成立,是矿井集普掘生产、防冲作业、单轨吊施工、巷道修复、溜煤眼施工和应急生产等六大主要职能为一体的“采掘特战先锋”创新工作室,他们立足将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劳模精神的传承地、技术攻关的桥头堡、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技能工人的练兵场,集聚“四精四新”动能,以现场攻关、赋能发展为出发点,以实训教学、交流互动、成果共享为着力点,通过团队化运作、项目化研发、成果化推介,创新开展技术革新等活动,为矿井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智慧联盟 汇聚向上的力量
以“全员创新·岗位增效”为驱动,倡导“人人是创客、全员都创效”理念,依托工区“先锋创客联盟空间”优质资源,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在施工工艺流程、工器具的使用等方面持续改进提升,以改善职工作业环境、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呈现出“创新创效,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在从事井下混凝土路面铺设施工中,使用铁锨将沙子、水泥拌匀,人工将料摊平,再使用抹板提浆压光,传统的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抹平、压光环节需要作业人员弯腰蹲下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利于职工身心健康。针对这一难题,该工作室经过反复实验,设计出一种方便拖拉移动的双动力平板振平器,使用两个气动振动器作为动力,使用绳子方便拖拉振动器前后左右快速移动,同时在风管处增加一个截止阀,对风管的进风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振动器工作的力量大小和频率。针对不同湿度的混凝土,方便调节震动频率。混凝土气动振平器的研制,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状况,使用方便,节约人工,安全高效……
一项项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创造了良好的安全效应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累计创新创效项目25项,共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4项、兖矿能源小改小革二等奖1项、矿创新创效一等奖5项,二等奖10余项等诸多荣誉。活动实施以来已累计为区队创造经济效益30余万元,带动工区安全、质量双提升。


名师坐镇 帮到点子上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车岩松说。
该工作室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厚植沃土,努力为职工“素质提升、本领提高”搭梯建台,持续让人才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推行劳模工匠“师带徒”、技术骨干“一带一”“一带二”等多种帮带模式,分层次、分类别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开展模拟演示、现场教学、理论讲解、网络课堂等技能培训,以“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为原则,优化培育方式,拓展成长渠道,让“养分”滋润人才成长。坚持“一年成长,两年成材,三年独当一面”的人才培养理念,每月定期开展成果交流和技能理论探讨,开展班长上讲台,技师经验交流会,群星闪耀擂台赛等丰富多彩的培训学习活动。结合山能E学,定期开展网上培训测试,同时采取“传、帮、带”等多种方式,锻炼、培养了大批青年人才,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近三年来,培养了高级工5名,助力11名职工取得巷道掘砌中级工证书。
量身定制学习的“营养餐”,“一对一、手把手”现场教学,“干货”满满、很受用,尤其在实操现场,没有“看图说话”,也没有“高深理论”,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一看就明、一学就会。创新工作室成员评价说:“这样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技术培训真接地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