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生产
创新创效

兴隆庄煤矿:精益管理破译“质效密码”

作者: 谢红玲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03日   来源: 兴隆庄煤矿

抓细节、降成本、促经营……山东能源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控可降”理念,深挖降本增效潜能,从精益管理、源头控制、创新创效等多维度入手,把“降”字坚持到底,把“增”字落到实处,全力推进降本增效攻坚战深入开展。


精益求精,用好管理提效“金钥匙”

图片

“我们持续推进新增效益示范点建设,新建成生产服务中心锚杆车间、煤质发运中心井下‘三零’班等5个示范点,累计建成43个,示范点覆盖率达到95%。”

“加大已建成示范点达标验收考核力度,上半年达标率为92.6%,兑现奖励56万元,处罚2.3万元。”近日,兴隆庄煤矿召开专题会议,深度查找“六精六提”融合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向精益项目要效益。该矿深化推进“六精六提”融合管理,加大精益项目实施,召开精益项目立项评审发布会,确立矿精益项目5项,区队级改善课题12项,每月召开调度例会,加强项目、课题考核力度,促进精益改善项目对策实施。

《打造精益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资配送效率》项目,优化井下物流运输线路设计、完善运输网络、整合物流运输队伍,运输人员由50人减少至35人,从地面装料到工作面实现一站式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车场积压车辆。

积极加强精益班组建设,开展精益班组竞赛活动,编制精益班组管理实施模板,指导各单位梳理班组的生产、质量、成本等关键指标,制定落实6S、标准化作业、TPM管理等精益工具的具体措施,加强班组经营管理意识,提升班组管理质量。

各班组持续加强群众性自主改善活动力度,完成消除浪费项目223项,评选优秀项目79项;征集小改小革124项,评选优秀成果21项;上报公司QC小组6个,质量信得过班组4个,形成了各层级创新创效、提升管理的浓厚氛围。


精耕细作,拨响降本增效“金算盘”

图片

抓好成本管理就是抓牢企业成事之本。

兴隆庄煤矿聚焦经营提效,在成本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深化“两增三降四提升”,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严控成本费用预算额度,细化各类开支标准,实行动态监控和超前预警,将矿井经营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为24项考核指标,落实责任单位,狠抓过程管控,实施节点考核,通报奖惩机制。坚决执行预算内费用使用审批,有效控制物质采购成本。加大对材料费、水电费和设备租赁费等重点成本项目管控强化修理费实施管理,实现修理项目预算、审批、执行、验收闭环管理。

不断规范精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及时、完整、准确录入班清班结、工资兑现等各项数据,定期维护矿级市场结算、生产计划管理、人力资源市场、6S考核管理、自主改善评比、精益项目管理等相关数据。积极参与物资模块前期设计、测试工作,推进物资管理、绩效考核等新上模块的应用,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

深化拓展人力资源和工程施工市场运作。推行“指派承包、主动承包、联合承包、竞标承包”相结合的多元化工程承包方式,完善工程施工市场运行机制,加大工期及“工完料净”考核力度。

综采二区施工掘进巷道,皮带工区从事主运皮带安撤等工程,职工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科室区队联合施工巷道铺底、大巷防尘及管路防腐等工程节约区队投入用工1300个;地面单位承包职工公寓房间改造,178皮带废旧走廊拆解、兴盛山果园改造等32项工程,参与职工人均增收约750元。


精雕细琢,擦亮全员创效“金品牌”

图片

以开展“四增强、四提升”形势任务教育为契机,牢固树立“抓细节、挖内潜、控成本,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倡树“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省下的就是效益”等理念,引导干部职工节约挖潜降本降耗,立足岗位创造价值。

各单位结合班组工作性质,从材料使用、材料回收、修旧利废、施工工序优化、精益化项目推进等各个方面,制定详细的降本提效任务分解表,细化降本项目,明确降本目标、时间节点、责任人等内容,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逐级传递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将薪酬分配与工作完成情况挂钩,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价值导向,持续激发职工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思想转变,营造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调动了全员主动参与降本增效的积极性。

以“美好兴隆·创客空间”为依托,发挥“大国工匠创新团队”的优势作用,实现采煤掘进、提升运输、地测通防、洗选发运等矿井各专业领域全覆盖,打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聚宝盆”和“智囊团”。日常攻坚中,团队里的各级技能大师“联盟”“抱团”攻坚,让

大国工匠的辐射影响作用呈指数型增长,迅速把分散在不同岗位的优秀人才吸引了过来,形成了以“大国工匠创新团队”为核心的创新创效集群高地。

持续推进“全员创新·岗位增效”活动,让每名职工立足岗位,实施一批效益优、可复制、能推广的“增节降”项目,健全一批强弱项、补短板、堵漏洞的重要管理制度办法,攻克一批制约矿井稳定高效运行、转型升级发展的技术瓶颈难题,创造一批高质量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促进一批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