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缘“小高铁” 化身“学徒工”

在数百米深的井下,一根根吊轨悬挂在巷道顶部,构成矿井生产运输的“大动脉”。一辆辆“空中列车”沿着轨道将生产所需的机电配件、基础材料等“派送”到工作面。单轨吊,现已成为煤矿辅助运输的主力装备,具有提升能力强、运输效率高的特点,就像是煤矿井下的“小高铁”。
张厚立,就是这列“小高铁”的驾驶者和“主治医生”。他2017年与“小高铁”结缘,第一眼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大家伙。
该矿引进单轨吊机车后,张厚立跟随厂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了单轨吊的调试与安装工作,并奔赴厂家学习培训。期间他不懂就问,像个小学徒不断用笔用脑去记,业余时间也不断研究专业书籍,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单轨吊机车结构原理、电气设备故障处理、机车安装撤除等工艺流程,并被任命为单轨吊机车维修班班长。



紧握“手术刀” “派件”更高效

棘轮扳手、扭矩扳手、螺丝刀、启动液……这些都是张厚立平时下井常备的工具,就像是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帮助他完成单轨吊机车重要部件的检查、维修、调试、撤除、更换部件等工作。
“如果将单轨吊系统比作人的话,主机就相当于人体的心脏部位,关系着整个机车的安全问题。因此确保主机安全,对整个单轨吊的运行至关重要。”介绍起他心爱的“小高铁”,张厚立总是津津乐道,“判断一台机车的故障,首先观察显示器的参数是否正常,如果都正常就要启动机车,试运行看它报故障的位置所在……”
维修单轨吊,不仅需要专业的精细操作,也需要体力配合。该矿现有单轨吊机车17部,分布在井下各个位置,每天到达工作地点都要走上万步。同时,由于机车内空间狭小,拆卸操作等并不像平日在家里拧个小螺丝那么简单,制动缸、夹紧缸、驱动支撑等部件也很重,需要两三个人一起配合才能更换维修。
“如果是制动系统有问题,就要拆除检查制动电磁阀,看看是否会出现卡阀的现象,也可能是这个内部的阀芯进入了脏东西,造成这个制动系统不正常,要用柴油对阀芯进行清洗。”
38岁的张厚立,已经是单轨吊机车维修行业的“大拿”。他不断积累宝贵经验,详细记录各类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并参与拍摄单轨吊机车维护保养教学微视频,将检修心得、工艺流程分享给工友,使大家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共同提高。



苦练强本领 终得“状元郎”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只要想成功,就不要轻易放弃,多坚持一步,就会多一些机会。”打开张厚立的工作笔记,扉页上工整地写着这样一句话,他是这样想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为了迎战两级公司技能大比武,张厚立在该矿教培中心参加集训,从细节抓起,认真分析比武操作流程标准,进行针对性训练。下班时间每日与书本、单轨吊零部件、各类原理图为伴,有时一摆弄就是一天,常常错过饭点儿。在井下反复进行实操练习,开车前检查、启动、挂环、起吊……每一个步骤都烂熟于心,每一秒的提升都是反复坚持练习换来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单轨吊司机技能比武实操考试现场,防爆性能检查、停送电、机车故障处理、机车驾驶实操……每一个环节,张厚立都稳扎稳打、沉着应对。最终,他以总成绩96.85分的高分夺得比武第一名。
“无论取得什么成绩,能解决现场难题才是真本事。能把有故障的配件修复到完好状态,不耽误生产,我就很有成就感。”面对成绩的取得,张厚立显得十分淡定。
截至目前,张厚立先后累计完成了130余次单轨吊机车安装撤除任务,对单轨吊驱动布置、弯道报警装置、岔显装置、预警提示以及起吊链收纳盒、超速保护安装部件等30余项进行了创新改革。创新研制发动机P2泵拆除专用工具、研发单轨道机车安撤工艺,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单轨吊机车运行效能,为矿井节约创效近120万元,有效保障辅助运输工作的畅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