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选发运中心浅槽车间从“精微”之处着手,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具体行动,为选煤厂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
“假底”巧治,于细微处见真章洗选发运中心浅槽厂房5层A系统的末煤溜槽,长期承受着煤流的剧烈冲刷,磨损严重,不仅是生产效率的瓶颈,更是安全生产的隐患。面对这一“顽疾”,浅槽车间没有选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修补,而是创新性地推出了“假底”制作与安装方案。这项技改如同为关键设备穿上了一件“可更换的铠甲”,不仅彻底解决了磨损泄漏问题,极大延长了溜槽本体使用寿命,更将以往繁琐、被动的停机抢修,转变为有计划、高效率的预防性维护。这一“小切口”的创新,背后是设备管理标准化理念的深刻体现,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的升级,让设备运行更可靠,生产节奏更稳定。
备包预制,为应急响应按下“加速键”。在洗选发运中心,任何非计划停机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介质管道作为工艺系统的“血脉”,其可靠性至关重要。9月份,浅槽车间未雨绸缪,完成了1个关键管段的备包制作工作。这看似平常的准备工作,实则是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关键一环。它将散乱的备件、复杂的切割与焊接工序,提前在车间内完成标准化集成,形成一个“即插即用”的功能模块。当现场出现突发状况时,维修人员无需现场测量、下料、组装,可直接使用备包进行快速更换,将抢修时间压缩到最短。这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备件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应急抢险的标准化水平和响应速度,为连续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准换“脉”,打通标准化落地最后一公里。理论上的标准,最终要靠精准的执行来兑现。9月份浅槽车间共计完成了3个三通介质管道的更换工作,位置精准指向浅槽2层B系统合格介质桶入料三通,以及3层A、B系统的主回流管道三通。这些部位均是介质流场的关键节点,其完好性直接关系到分选效果和系统稳定。此次更换工作,不仅严格遵循了焊接工艺标准和质量验收规范,确保了每一道焊口都牢固可靠,更是对前期备包制作成果的一次成功检验。它标志着车间在“备件预制-快速响应-精准施工”这一标准化维修链条上实现了闭环管理,让质量标准化从纸面要求真正流淌到了厂房的每一个角落。
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以上只是洗选发运中心持续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缩影。当“精微”之功成为常态,“标准”之基便能坚如磐石,最终汇聚矿井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