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矿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理念,积极挖掘探索人才培养方法,通过氛围营造、平台搭建、机制激励等多种途径,形成人人学习劳模、人人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高技能矿山铁军,为矿井可持续发展蓄积人才力量。
营造氛围 让职工学起来
“感谢你们为矿井做出的突出贡献,要继续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担负起技能人才培养重任,为矿井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五一”走访慰问时,矿党政领导对劳模工匠提出要求。
近年来,我矿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闪耀,“诞生”了“大国工匠”高兴亮、郭金陵、王小波,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秦钦,涌现出山能劳模谢春清、王峰、胡磊,兖矿能源劳模杨冬等一大批先模人物,铸就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新时代模范精神。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电子屏等各类媒体手段,宣传报道劳模工匠先进典型,开设“榜样的力量”“致敬!劳动模范”等专栏,积极挖掘劳模工匠成长事迹,展示劳模工匠形象。举办庆祝“五一”喜迎“五四”文艺展演,编排情景剧《大国工匠》,再现高技能人才成长传承、精益求精之路,唱响了矿井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
不仅如此,组织开展“劳模工匠宣讲到身边”活动,让劳模工匠讲述亲身经历,分享成长故事和成长秘诀,奏响向劳模工匠学习最强音,在广大职工中营造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的良好局面,激发干事创业的决心与热情。
搭建平台 让职工练起来
这边,“大国工匠”郭金陵在创新工作室与徒弟祝玉平围绕副井操车系统的改造问题思潮奔涌、激烈讨论;那边,井下10310工作面,“大国工匠”王小波在采煤机旁为徒弟许聪聪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
我矿厚植“能工巧匠”滋养的沃土,搭建了育、选、评、用、树、惠“六位一体”职工建功立业的“金舞台”。建成10个兖矿能源级及以上和8个矿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定期召开“星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质效评价会,为创新型人才积极搭建舞台,源源不断地为矿井培育“明日工匠”。
同时,根据专业、工种、岗位不同,本着“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组织开展“管理大课堂”“工匠小讲堂”“创客微课堂”等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订单式”培训,利用“师带徒”“传帮教”等多种方法,帮助职工快速成才,真正成为岗位中的“行家里手”。依托矿“四全工程”,广泛开展“全员竞赛·群星闪耀”技能比武,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让“高精尖”工匠人才在赛场上脱颖而出。
“我们积极为职工搭建理论学习平台、技能提升舞台、竞赛比拼擂台,确保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全员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矿总工程师孙学峰说。
培育机制 让职工乐起来
“小陈是个好苗子,对综掘机特别感兴趣,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钻研,以后肯定能成大器。”几年后师傅的预言变成了现实,陈秀伟凭借不畏难题敢闯敢干的韧劲,从一名普通综掘机司机,到如今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作为矿井掘进专业技能尖兵破解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并在去年成功晋升至管理岗位。
不断完善劳模工匠培育机制,加大人文关怀力度,常态化开展生日送鲜花、送蛋糕活动,悬挂“劳模之家”光荣牌,举办“荣誉殿堂”颁奖典礼等,增强劳模工匠满满荣誉感和使命感。组织劳模工匠观看红色电影,到井冈山、延安等地参加红色党性教育等活动,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持续推进“31789”人才建设落实落地,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劳模工匠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让他们有为又有位。每年定期开展工匠人才评选和表彰工作,推出专项资金对人才进行精准表彰奖励,并择优向上推荐工匠人才及技能大师,落实工匠人才的选树工作。在兖矿能源首届技能大师评选中,高兴亮、郭金陵被评为“首席技能大师”;王小波、秦钦被评为“技能大师一级”,大大激发了他们保持本色、扎根煤海的奋斗热情,激发了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